(本文記述內容為天岳山法雲禪寺 110 年下半年「出家心路歷程──尋道的人」課程,住持和尚上智下願法師應信眾之請為緬懷上白下雲老禪師圓寂十週年而說,講述法師出家因緣及從學白雲先師所得佛法饒益心路歷程。)
民國八十年,智願法師時齡三十有一開始信佛學佛,因讀佛陀十大弟子傳記而嚮往出家。學佛後曾四處參學,遇若迪法師接引,開始親近白雲老禪師,旋於民國八十三年農曆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披剃於白雲老禪師座下。因思及佛陀十大弟子出家度眾之弘願,乃取法號「若願」。(其後白雲老禪師調整門下出家弟子所屬法脈,男眾弟子歸天岳山而改法號為「智願」。)
出家後,法師歷任梵音禪寺當家、古梵密中心班首及祇園寺住持。在擔任這些執事過程中,常因面對人與事問題感挫折、迷惘,而尋求師父白雲老禪師的協助。但老禪師總會善巧方便地要自己從面對緣境當中,學習如何化解問題;偶爾也會循循善誘,慈悲例示如何做到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
法師出家之際,嘗有常住謂曰:「出家要能吃苦,要出坡作務,難道不怕苦?」法師當時答言:「身苦未若心苦。」在遇挫折萌生退心時,常自思惟,學佛是在調理五蘊,緣境現前,修行是時,遂慢慢去突破化解。在想與非想中經歷了很多知識經驗,現在回想起來,很感恩師父的栽培,若是一味依賴師父,什麼事有他老擋著,就沒那麼多緣境好修了。
惟從歷任梵音禪寺當家、古梵密中心班首、及祇園寺住持,一路走來雖然遇到許多人與事問題,但竟畢是在僧團內,相對單純;來到台北,陸續擔任白雲禪寺及法雲禪寺住持後,才真正有更多的體悟與修行歷練,正所謂「十字路口好修行」。
法師表示,白雲老禪師圓寂後約 4、5 年,尚處於建設階段的白雲禪寺決定交由天岳山男眾僧團管理,並由法師出任住持。法師於住持白雲禪寺後,旋即面臨施工經費嚴重短缺之重大難題,為此煩身惱心;惟因出家學佛,了知因果關係在因緣當中,秉承白雲老禪師五蘊調理之教誨,直下承擔,慢慢化解問題,終使白雲禪寺順利建成,圓滿開光安座任務。
離開白雲禪寺後,法師返回高雄甲仙祇園寺,未幾,台北信眾殷切懇請法師能再回北部度眾。念及一者於十字路口好修行,二者為履踐昔日出家時所發效法佛陀十大弟子度眾弘願,法師決定再度北上開闢道場弘法辦道,追隨白雲老禪師瀛島復興天岳法脈、弘傳佛陀教法之菩薩行願。
(107.11.17 台北信眾巡禮高雄甲仙祇園寺)
法雲禪寺五股現址,從尋覓場地至施工建設,走來篳路藍縷;在面對信眾間的問題方面,則需學習如何圓融與圓滿處理。雖然如此,每每思及諸多眾生因不懂佛法,鎮日依自我意識在煩惱中度過而無法出離;即使到寺院擔任義工,亦只知修福而不修慧,法師因此更堅定要將佛法乃至白雲老禪師之五蘊調理心地法門廣為弘傳,希望大眾能夠因為佛法的熏習,於人與事慢慢不去分別計較執著,化解生活煩惱,終至離苦得樂,這是建設法雲伽藍的主要目的,亦是尋道的人最大的心願。
關鍵字: |
住持和尚智願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