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山法雲禪寺 113 年下半年佛學課程,
12 月
8 日東北季風冷空氣增強,大眾不畏驟降氣溫,把握因緣,法忍精勤,來寺熏習。是日分別禮請教授師
上智
下義法師及住持
上智
下願法師講述「運用受想可轉業成道」及「大方廣佛華嚴經妙理探討」,課末並由智願法師帶領學員靜坐止觀。
上午「運用受想可轉業成道」課程,智義法師表示,五蘊的「受蘊」是講感受,關係到五根接觸到外面的色,產生的感受。外面的色不能改變,可是受可以調理、修養。因為有感受,就有心性的不同,涉及到過去的業及現在修行的道的不同;過去的業,會使人的心性,表現善惡的果報現象;修行的道,可以調整這種善惡果報現象,從業顯道。
五蘊的「想蘊」,是從受蘊中相對分別的感受,去認識了解其利與弊,從原來的自我意識,到達突破自我意識,而符合於佛法中所說的想。換言之,第一個想可能是依於自我意識,如果在想行之間建立起間隔,利用這個間隔去調整、修養我們的想,從想,到非想,到非非想,完成非想非非想之後,那個我在五蘊中的想,就沒有缺失了。
‧‧‧
下午智願法師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妙理探討」課程,剖析《菩薩問明品》第二位財首菩薩所說偈頌法義內涵。
頌曰:
分別觀內身,此中誰是我?
若能如是解,彼達我有無。
此身假安立,住處無方所,
諦了是身者,於中無所著。
於身善觀察,一切皆明見,
知法皆虛妄,不起分別心。
壽命因誰起?復因誰退滅?
猶如旋火輪,初後不可知。
智者能觀察,一切有無常,
諸法空無我,永離一切相。
眾報隨業生,如夢不真實,
念念常滅壞,如前後亦爾。
世間所見法,但以心為主,
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
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
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
能緣所緣力,種種法出生,
速滅不暫停,念念悉如是。
法師解釋為何會有「我」?當五根與五塵接觸,色心相應,如果是如來藏中所熟悉的,就會據以表現出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等反應而有所造作;如果是不熟悉的,則會再加以收集更多資訊,然後存入如來藏之中,這也就是佛法中所說的「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未曾學佛者,面對色塵緣境,為物所轉,因業而再造業,故說「壽命因誰起?復因誰退滅?猶如旋火輪,初後不可知」,實因無明,不知自作自受。學佛修行之人,若能了知物質無知,所生精神作用,全在人為分別所起,形成法界,帶來無明煩惱;當面對色塵緣境時,於中思惟,清楚認識了解法無定法,面對人事物能圓融圓通,則有機會從「有」的現象突破,而「達我有無」,煩惱自解。
花絮照片:
關鍵字: |
113年下半年佛學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