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佛法解惑>煩惱與菩提

佛法解惑 | 假如煩惱顯現,要怎麼去對治?

110-06-06
分享
客問:

如煩惱顯現,要怎麼去對治?
師答:

佛法沒有對治的法,佛法是從相對中間去突破。佛法不能夠説「惡」拿「善」去對,「是」拿「非」去對,不是這種相對,佛法沒有對治法。所謂的對治就是自己做不了主之前,利用一些方法保護自己,如此而已!不是去對治,對治的話,那就變成世間法是敵人,佛法就變成武器,拿武器打敵人,這樣釋迦牟尼佛未免太不慈悲了,所以不要搞錯了方向,佛法沒有對治之法。

《六祖壇經》裡面有談到三十六對法,那是幼稚園的法,連小學生的法都談不上,沒有對治法。因為剛開始我們還做不了主,念一些什麼來保護自己,使自己不要去造業,甚至慢慢可以從業裡面來顯道,這才是目的。所以說煩惱來了不是去對治,怎麼様從煩惱中間去認識、去瞭解,然後從煩惱裡面發現菩提。我們說煩惱中間有菩提,化煩惱為菩提,或者轉煩惱成菩提,我們平常不是常常念這些話嗎?念沒有用,要知道怎麼去著手,怎麼樣真正能轉、能化解。我們學佛是求解脫,這解脫不是死,涅槃也不是死。求解脫什麼?煩惱一定是因為什麼事,使你身心不安,就像拿繩子把你綁起來一樣,你要想辦法把這煩惱化解掉,煩惱化解掉當然就解脫,才叫解脫。不要把解脫當死,難怪現在臺灣那麽多人跳樓自殺,都是求解脫,結果呢?不單單自己沒有解脫,還給他的家人惹了一大堆麻煩,這些名詞千萬不要把它搞錯了。

再說計較執著,怎麼去突破?我沒有辦法告訴你怎麼突破,如果有辦法告訴你怎麽突破,我現在連飯都不要吃了。不要以為是開玩笑,為什麼要學佛法?佛法能不能告訴你一個方法,馬上就能突破?譬如講善與惡,釋迦牟尼佛從來不把人分別為善類、惡類,釋迦牟尼佛是講我們造作的行為完成的業,有善有惡,不要把人就當成惡業重就是惡類,善業重就是善類,釋迦牟尼佛從來沒講過這些話。釋迦牟尼佛對人的認識之後,叫做善不善等。這個人如果是善的,行為表現的時候,其實還是有其不善;這個人表現時候,雖然是不善,其實還是有其善,所以叫做善不善,這才是經典上說的,釋迦牟尼佛對人的看法。如果釋迦牟尼佛把人分成善與惡的話,的確不叫釋迦牟尼佛,應該還是悉達多。

所以,談到計較執著的問題,不妨思考一下,佛法是探討一連串的為什麽,可是佛法除了去探討一連串的為什麼以外,還要去化解一連串的為什麽,等到這個為什麼不存在了,就沒有執著、沒有計較了,但不是一概而論,而是針對問題來說;因此,一個問題化解,只是得到一個解脫而已。

如果以因果感報言,過去做一個因,現在受一個果,那只是完成小小的一個小劫而已。我們講三大阿僧祗劫,一大阿僧祗劫等於一期生死中間的因果感報。一期生死是什麼意思呢?是我們人生下來到死,這一期叫「一期生死」。這一期生死我們不是承受很多的因果感報?就是以一期生死,沒有辦法去計算他究竟有多少因果感報,大的小的有多少,才會有這種所謂阿僧祗劫的說法。「阿僧祗劫」是沒有辦法計算的意思,是不能夠去計算它,會有多少多少,數目字是不定的,就看你本身,在修養上下的工夫愈多,即使過去的業多,他也隨著一些很小的感報,甚至不知不覺都受報了。我常說一位大修行人,什麽叫大修行人?看他自不自在,過得怎麼樣。這個世界上有幾件事不能夠騙人,第一是修行,修行是沒有辦法騙人的;第二是財富,你究竟有多少錢?第三是智慧;這三個東西沒有辦法騙人的,其他都可以騙人。我們講有修行、大修行人,在任何的時間、空間、人、事,能不能做得了主?是不是很自在、很灑脫?現在臺灣這種大自在人很少,但臺灣的佛菩薩特別多,再來佛、現在佛、再來的菩薩太多了,只不過他們從那裡來的就不知道了。
分享
了解更多
0 則留言